自25年前问世以来,Wi-Fi在帮助我们在家、工作和公共场所保持联系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如今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希望有标准的连接水平,即使是在公园和棒球场这样的大型户外空间。

作为典型的技术,最早的Wi-Fi版本更为有限。如今,我们使用大量支持wi-fi的设备,包括电脑、智能手机、游戏机和健康/健身设备,以提高生产力、组织、娱乐、健康甚至安全。

Wi-Fi的起源和作用 | 智能百科

Wi-Fi的起源

Wi-Fi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一项裁决,该裁决发布了900兆赫(MHz)、2.4千兆赫兹(GHz)和5.8GHz的无线电频谱频带,供任何人无许可使用。科技企业建立无线网络和设备,以利用新可用的无线电频谱,但由于制造商的设备很少兼容,缺乏共同的技术标准导致了碎片化。

1997年,IEEESA发布了开创性的IEEE802.11™Wi-Fi首次引入市场时的技术标准,该标准允许使用未经许可的2.4GHz无线电频谱以高达2Mbit/s的速度进行无线数据传输。

IEEE802.11Wi-Fi标准的发展至今仍在继续,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、更远的范围以及更可靠和安全的连接。所有IEEE802.11标准修正案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发的,即根据其规范操作的设备将与早期版本向后兼容,这使得任何基于IEEE802.11的现代设备都能够与旧产品通信。

2023年预测

Wi-Fi7:Wi-Fi的下一步发展


更快、更好的Wi-Fi有许多市场驱动因素,包括物联网的快速增长和采用,越来越多的设备通过连接扩展其功能。嵌入物联网设备的传感器技术继续变得更便宜、更先进、更广泛。反过来,可用性和成本效益推动了新传感器应用的创新,包括大规模监测和检测。

在家庭中,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物品转变为联网设备。现代智能家居包括物联网恒温器、报警系统、智能电视、健身和家庭医疗监视器,以及其他设备,如游戏系统和需要速度和低延迟的无线扬声器。消费者将从用于游戏、AV/VR和视频应用以及智能家居服务的Wi-Fi7中受益。

对于企业来说,Wi-Fi7将有利于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应用,如工业自动化、监控、远程控制、AV/VR和其他基于视频的应用。此外,Wi-Fi7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功能。

Wi-Fi7基于IEEEP802.11be™修订草案中定义的功能。Wi-Fi7是Wi-Fi技术的一个重大发展里程碑,它将提供四倍更快的数据速率(约40Gbit/s)和两倍的带宽(320MHz信道,而Wi-Fi6为160MHz信道)。Wi-Fi7还通过多波段/多通道聚合,和其他手段支持更有效和可靠地使用可用和连续的频谱。该标准对多输入多输出(MIMO)协议进行了大量增强,并对现有Wi-Fi功能进行了许多其他改进。

Wi-Fi7还将使Wi-Fi6的8个独立数据流翻倍,达到16个空间流。它使用协调多用户MIMO(CMU-MIMO),这是对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显著改进。

新的Wi-Fi7规范还使用了多用户资源单元(MRU)来避免干扰,允许对频谱的重叠部分进行选择性打孔,以使数据仅在清晰的频率上流动。它可以帮助在拥挤的Wi-Fi环境中提高数据速率和可靠性,例如在公寓楼或大型办公环境中。

从用户的角度来看,Wi-Fi7将更快,延迟更低,支持更多的设备,在拥挤的Wi-Fi空间和Wi-Fi网络重叠的地方表现更好。当然,为了利用这些优势,用户需要服务提供商提供更快的网速。

展望未来:针对新兴Wi-Fi用例的IEEE802.11标准


IEEEP802.11be,以及用于Wi-Fi6的IEEE802.11ax标准和IEEE802.11标准的未来迭代,也可以支持下一代Wi-Fi应用。IEEE802.11工作组已经建立了几个专门的兴趣小组来调查其中的许多问题。下面是一些例子:

AIMLTIG专注于描述802.11系统中人工智能/机器学习适用性的用例,并研究支持AI/ML功能的技术可行性。通过无线网络的AI/ML协议的开发人员,和部署人员预计将受益于对交换AI/ML相关数据交换的更优化和高效的支持,例如减少开销和延迟。预计WLAN用户、OEM和网络运营商将从改善的用户体验、更高的资源效率和改进的网络性能中受益。

Wi-Fi的起源和作用 | 智能百科

而AMPTIG正在描述支持802.11环境电源的物联网设备的使用案例,并调查功能的技术可行性,以支持支持环境电源的IoT设备的802.11WLAN。无电池物联网技术有望大幅减少物联网网络和设备的维护工作量,并扩展更环保、更安全的应用场景。这项技术将应用于农业、智能电网、采矿、制造、物流、智能家居、交通等垂直领域。

超高可靠性研究小组正在研究可以提高WLAN连接可靠性、减少延迟、提高可管理性、提高吞吐量,包括不同信噪比级别以及降低设备级功耗的技术。由于元宇宙和AR/VR通信的重要性日益增加,对更高吞吐量/数据速率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。